【禪宗公案】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時,五祖弘忍將衣缽傳承給慧能,在五祖弘忍的目送下,慧能離開了東禪寺。兩個月後,慧能的足跡已經到達了大禹嶺,在這段時間裡,得知衣缽已經傳向南方,而想來奪取衣缽的人有數百人之多。

一位俗家姓名叫陳惠明的僧人,原本在朝為官,官拜四品將軍,此人個性莽撞急躁,而他卻早大家一步尋覓到慧能的蹤跡。慧能聽到遠方的馬蹄聲,心想有人追來了,便將衣缽放在石頭上,人躲到草叢裡。

隨後而到的惠明,看到衣缽下馬便取,卻怎麼也無法移動衣缽半分,心想慧能可能就在這附近,便放聲大喊:「行者!我是為正法而來,不是為了衣缽而來」,慧能聽到後,就走出來盤坐在石頭上。

「希望您能為我說法解惑!」惠明開口便是請法,於是慧能說:「好!你既然為法而來,那就放下所有的根塵妄念,我才能為你說法。」過一段時間之後,慧能開口便說:「不思善也不思惡的時候,就能見到你本來的真面目。」

惠明聽完之後,心有所悟,便再問:「您說的這些話,是不是還隱藏其他未說的深奧密意。」慧能說:「能跟你說的,就談不上什麼深奧密意,只要你常常觀照具足一切的自性,一切智慧就在其中,深奧密意在你的心中,不在我這裡!」

惠明回答:「過去我雖然在五祖弘忍的門下修行,但始終沒能觀照到自己本來的真面目,今天承蒙您的開導讓我頓悟,這個過程就像喝水一樣,這杯水是冷、是熱、是苦、是甘,也只有喝過的人才最清楚。」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偈語 :「身體常青,心裡常靜,身心清淨,自見真心。」「身體常青」是體內無地獄,「心裡常靜」是心中無眾生。「身心清淨,自見真心」是萬德莊嚴,自能證得真如佛性。修行是一步一腳印,認真踏實地走過,每一個足跡都會是難忘的深刻,像是一杯水的冷熱,也只有喝過的人才最知道。

※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偈語

「身體常青,心裡常靜,身心清淨,自見真心。」

「身體常青」是體內無地獄,「心裡常靜」是心中無眾生。「身心清淨,自見真心」是萬德莊嚴,自能證得真如佛性。

修行是一步一腳印,認真踏實地走過,每一個足跡都會是難忘的深刻,像是一杯水的冷熱,也只有喝過的人才最知道。

出處:禪天下雜誌100期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清大禪學社成立發刊詞

清大禪學社成立發刊詞

◎悟覺妙天師父 開示
◎一九九0年七月十五日

  清華大學成立「清大禪學社」,是一件可喜事。我樂意寫一篇發刊詞,作為祝賀。同時對於籌備同修,表示敬意。但願你們的貢獻,能鼓舞校園學習坐禪的風氣,造福更多的師長和同學。當大家成立禪學社之際,對於禪學的精神和境界,要有相當的認識,然後才能發揮禪的效用。我們學習任何一件事,都要講究效用,否則就會落 空,禪也是一樣。一個人學禪之後,可以增進身心健康,增長智識和智慧。禪的效用,是無限大的,禪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大自然界存在的真理,而獲得智慧。禪可以幫助一個人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禪可以豐富人生。禪可以改造和平世界。禪可以造化人心,淨化社會。禪可以團結人類,讓人類及一切生命,欣欣向榮。禪修之後,有人會發問,靜坐和坐禪有什麼不同?靜坐和坐禪所不同之處,在於境界的不同。靜坐是五官的修行。坐禪是突破五官活動的障礙,提昇五官的實質面,進而突破心理知識的障礙。而達到心靈的智慧境界得到解脫。所以坐禪是不用五官的,直接進入心靈深處。

  其次要知道禪的本質是什麼?禪是真理。禪是生命。禪是智慧。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真理,因為禪就是真理。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生命,因為禪就是生命。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智慧,因為禪就是智慧。所以禪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至於怎樣不可思議,留待大家來印證,禪修本來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清華大學成立「清大禪學社」,是一件可喜事。我樂意寫一篇發刊詞,作為祝賀。同時對於籌備同修,表示敬意。但願你們的貢獻,能鼓舞校園學習坐禪的風氣,造福更多的師長和同學。當大家成立禪學社之際,對於禪學的精神和境界,要有相當的認識,然後才能發揮禪的效用。我們學習任何一件事,都要講究效用,否則就會落 空,禪也是一樣。一個人學禪之後,可以增進身心健康,增長智識和智慧。禪的效用,是無限大的,禪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大自然界存在的真理,而獲得智慧。禪可以幫助一個人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禪可以豐富人生。禪可以改造和平世界。禪可以造化人心,淨化社會。禪可以團結人類,讓人類及一切生命,欣欣向榮。禪修之後,有人會發問,靜坐和坐禪有什麼不同?靜坐和坐禪所不同之處,在於境界的不同。靜坐是五官的修行。坐禪是突破五官活動的障礙,提昇五官的實質面,進而突破心理知識的障礙。而達到心靈的智慧境界得到解脫。所以坐禪是不用五官的,直接進入心靈深處。其次要知道禪的本質是什麼?禪是真理。禪是生命。禪是智慧。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真理,因為禪就是真理。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生命,因為禪就是生命。有禪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智慧,因為禪就是智慧。所以禪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至於怎樣不可思議,留待大家來印證,禪修本來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最後要勉勵各位同修,做一位禪行者,要有禪的修養和抱負。禪是超越一切時空,超越一切生命力。因此同修們要有超越的精神,平時要刻苦耐勞,任勞任怨,同時更 重要的要有廣大無邊的胸襟,要有愛心利益一切生命。還要有改變一切事務的能力。淡泊明志,圓融一切對立,眾生平等無礙,立志創造禪的真善美世界,以做一位禪行者為榮。

        最後要勉勵各位同修,做一位禪行者,要有禪的修養和抱負。禪是超越一切時空,超越一切生命力。因此同修們要有超越的精神,平時要刻苦耐勞,任勞任怨,同時更 重要的要有廣大無邊的胸襟,要有愛心利益一切生命。還要有改變一切事務的能力。淡泊明志,圓融一切對立,眾生平等無礙,立志創造禪的真善美世界,以做一位禪行者為榮。

原文網址:清大禪學社(Facebook)

【智者之語】福報

人人都希望求得福報,一般的人間福報,可以靠自己的聰明才智、靠努力而求得;但是大福報就要靠智慧。只要能夠通達本心,自然就可以得到大福報。~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人人都希望求得福報,
一般的人間福報,
可以靠自己的聰明才智、
靠努力而求得;
但是大福報就要靠智慧。
只要能夠通達本心,
自然就可以得到大福報。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禪修的第一步: 身心平衡

文/悟覺妙天禪師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喜樂的時候,每天的生活都會過得非常快樂自在,而這種和諧、和平的氣氛就是禪,這是我們禪修第一步所要達到的境界。如果你還沒有達到,就表示自己還沒有找到身心的平衡,即生理上還有障礙需要超越,意識上也還不能自我控制。這就像我們打坐時,雖然很想要「定」,但偏偏妄念很多,無法控制。等到有一天,你能夠控制妄念時─不只是打坐時沒有妄念,而且在行、住、坐、臥中都不會空想,才能與宇宙體產生平衡。

當身心平衡之後,再更進一步與外面的大自然取得平衡,這樣就能輕易地察覺出各種人、地、事、物的現象。甚至像大自然界的天氣變化,也可以察覺到。當你到達了這個層次,就會具有這些一般人所沒有的能力,這是因為我們的身心求得平衡以後,同時也與外在的宇宙體取得平衡,於是便產生一種和諧、共同的磁場,所以你會具有這種能力與力量。

但在得到這種能力以前,必須要打好「呼吸」的基礎。因為宇宙也有呼吸,我們的呼吸必須和宇宙的呼吸合一(即取得平衡)。禪坐時,可以試著去感受地心引力的力量,同時也可以感受地球轉動的速度,它是非常緩和的,緩和到察覺不出來;因為如果轉得很快,雖然有地心引力,但我們還是會被拋開;在這裡面就充滿了大智慧,那就是在柔和的環境中,才可以包容萬物,讓各種生物得以生存。

同樣的,如果我們的心也能和地球轉動一樣地柔和, 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排斥感,就會很有親和力,會讓人喜歡與你做朋友,也會容易得到民眾的擁護。這雖然是一個大自然的現象,但充滿了智慧。

由此可知,我們在禪定中若能開悟,就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智慧,並可將之應用在人生上。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喜樂的時候,每天的生活都會過得非常快樂自在,而這種和諧、和平的氣氛就是禪,這是我們禪修第一步所要達到的境界。如果你還沒有達到,就表示自己還沒有找到身心的平衡,即生理上還有障礙需要超越,意識上也還不能自我控制。這就像我們打坐時,雖然很想要「定」,但偏偏妄念很多,無法控制。等到有一天,你能夠控制妄念時─不只是打坐時沒有妄念,而且在行、住、坐、臥中都不會空想,才能與宇宙體產生平衡。當身心平衡之後,再更進一步與外面的大自然取得平衡,這樣就能輕易地察覺出各種人、地、事、物的現象。甚至像大自然界的天氣變化,也可以察覺到。當你到達了這個層次,就會具有這些一般人所沒有的能力,這是因為我們的身心求得平衡以後,同時也與外在的宇宙體取得平衡,於是便產生一種和諧、共同的磁場,所以你會具有這種能力與力量。但在得到這種能力以前,必須要打好「呼吸」的基礎。因為宇宙也有呼吸,我們的呼吸必須和宇宙的呼吸合一(即取得平衡)。禪坐時,可以試著去感受地心引力的力量,同時也可以感受地球轉動的速度,它是非常緩和的,緩和到察覺不出來;因為如果轉得很快,雖然有地心引力,但我們還是會被拋開;在這裡面就充滿了大智慧,那就是在柔和的環境中,才可以包容萬物,讓各種生物得以生存。同樣的,如果我們的心也能和地球轉動一樣地柔和, 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排斥感,就會很有親和力,會讓人喜歡與你做朋友,也會容易得到民眾的擁護。這雖然是一個大自然的現象,但充滿了智慧。由此可知,我們在禪定中若能開悟,就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智慧,並可將之應用在人生上。


原文網址:敦南禪修會館(Facebook)

禪宗傳承

究竟~
什麼是印心佛法呢?

在此之前
讓我們先來看看禪宗的傳承吧~
禪宗 / 佛教的創始人
乃是2500年前
古印度的一個國家的太子 -悉達多太子
悉達多太子是當時釋迦一族
而悉達多太子
就是我們慣稱的 釋迦牟尼佛~
一般佛教尊稱為"世尊"或"釋尊"
關於世尊的故事 等我們先看完禪宗傳承再來看吧~
禪宗傳承:http://www.buddhachan.org/tw/master-tw/lineage

釋迦牟尼佛

金剛自性禪定

金剛自性禪定者,
正定正慧無上禪法。
所謂正定正慧者,
不見身相為正定,
不見心相為正慧。

不見身相者,則無有我執,
無有我執者,
不追逐世間富貴名利,
否則易為我執所誤。

不見心相者,則無有法執,
無有法執者,
俱足智慧,不為所知障,
雖得富貴名利,亦不迷惑於斯。

是故不被我執所誤,
不被法執所惑,
是謂正定正慧,
亦是金剛自性禪定。

金剛自性禪定,隨緣不變,
雖入世而不墮入紅塵所苦,
紅塵自歸紅塵,本心自歸於清淨。
如油入於水,不被水所沈,
人雖處於惡勢力,不被所嗔,
人雖處於誘惑力,亦不被所困。

故一切諸相魔相不能侵,
一切魔法不能入,一切魔力不能使,
不被魔障所困,不被魔心所動搖。
心如金剛,
魔法諸相,無門可入,
既無門可入,外魔自退。
是故禪行者,
心無所染,心無所住,
心放大光明,心胸廣大無量,
行為光明磊落,身心清淨見底,
法身琉璃透澈,智慧博大無邊,
正是金剛自性禪定。

                 - 悟覺妙天禪師
金剛自性禪定者,正定正慧無上禪法。所謂正定正慧者,不見身相為正定,不見心相為正慧。不見身相者,則無有我執,無有我執者,不追逐世間富貴名利,否則易為我執所誤。不見心相者,則無有法執。無有法執者,俱足智慧,不為所知障,雖得富貴名利,亦不迷惑於斯。是故不被我執所誤,不被法執所惑,是謂正定正慧,亦是金剛自性禪定。金剛自性禪定,隨緣不變,雖入世而不墮入紅塵所苦,紅塵自歸紅塵,本心自歸於清淨。如油入於水,不被水所沉,人雖處於惡勢力,不被所嗔,人雖處於誘惑力,亦不被所困,故一切諸相魔相不能侵,一切魔法不能入,一切魔力不能使,不被魔障所困,不被魔心所動搖,心如金剛,魔法諸相,無門可入,既無門可入,外魔自退。是故禪行者,心無所染,心無所住,心放大光明,心胸廣大無量,行為光明磊落,身心清淨見底,法身琉璃透澈,智慧廣大無邊,正是金剛自性禪定。金剛自性禪定,本有金剛不壞之心,此心來自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來自師授般若智慧,受此般若智慧,直了成佛。
文章出處: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 網站
http://www.buddhachan.org/tw/mastersays-tw/248-chanding-f2c

人人都逃不過因果業報

很多人都不瞭解修行的重要性,只重視物質方面的享樂,
而忽略了靈性的解脫。

其實色身所擁有的一切,在最後一口氣結束時,什麼都沒了;
這就是沒有覺醒、不開悟,
因為你只知道追求、滿足自己的這一生,
卻不知道靈性在往生之後是上天堂,
還是下地獄;這是一般人的通病。

很多人都不瞭解修行的重要性,只重視物質方面的享樂,而忽略了靈性的解脫。其實色身所擁有的一切,在最後一口氣結束時,什麼都沒了;這就是沒有覺醒、不開悟,因為你只知道追求、滿足自己的這一生,卻不知道靈性在往生之後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大多數的人都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或身體所感受到的事物,而天堂、地獄無法以眼睛或感官來感覺,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但奇怪的是,這些不相信有天堂、地獄的人,當他們臨終時,往往都非常害怕死亡。為什麼?因為他們過去難免因無明而造作三業(身業、口業、意業)所以會有這種因果業報。 大多數的人都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或身體所感受到的事物,
而天堂、地獄無法以眼睛或感官來感覺,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

但奇怪的是,這些不相信有天堂、地獄的人,
當他們臨終時,往往都非常害怕死亡。為什麼?

因為他們過去難免因無明而造作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所以會有這種因果業報。

一個人在生命終了的時候,因果律一定會現前,
不但在死亡的時候看不到佛菩薩或佛光來接引,
反而會看到牛頭馬面來接他。

我曾有一位在銀行界服務的朋友,
平時在做人處事各方面都還不錯,
但當他生病臨終之前,
每天到了黃昏時刻,都看到牛頭馬面在等他,
而把被子蓋住眼睛,不敢看。

由此可知,即使是一輩子沒做過什麼惡業的人,
當大限來臨時,一樣逃不過因果。

因為他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了業,
或是在過去累世中曾造過惡業,
而這一世因不懂得要補功德,
所以才會受到如此因果。

我們常聽人說,「我這輩子沒做過壞事,也沒害過人,
應該不會往生到不好的地方,所以不必修行」
其實不然,這只是他個人的見解。

以前例來看,雖然我這位朋友在這一生沒做過壞事,
但他也不能保證自己累世以來都沒造過惡業。
所以我們在世時,要懂得真修行,要造真功德。

一般人都不瞭解修行要造真功德。
以布施來說,如果經濟上有困難,
不方便做金錢布施,也可以做法施。

所謂法施,就是接引朋友來修行,
或是你自己來修行,這也是真功德。
不要小看這些真功德,
因為你以前累世所造作的一切業,
都會依你的真功德,依你修行所得到的正果,
而一筆勾銷,完全消滅;
因為你已成就佛果。可見修行多麼重要。

佛傳法至今,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
在這兩千五百年中,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時期,
第二個一千年是相法時 期,
接著就是末法時期,我們現在就處於末法的時代。

所謂末法,是指很難看到、也很難聞到真正的佛法。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
就是可以讓人成就佛菩薩的究竟佛法,這就是正法。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解脫這些累世的業力,
包括身體的障礙、心理(意識)的障礙、潛意識的障礙,
然後得到清淨,得到智慧,一切圓滿,
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色身滅度的時候,得佛接引,往生佛國;
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了脫生死的大事,
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禪宗印心佛法,是傳佛心印的佛祖真傳,
是能夠讓眾生成就佛陀的唯一正法,
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非常殊勝;
如今,我們得以見聞、受持,大家更要抓住機會,
精進修行印心佛法,要下定決心,誓不退轉,直了成佛。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修行觀】
人人都逃不過因果業報 Aug 22 2011 09:04
~摘自悟覺妙天禪師智慧開示《開悟修行超凡入聖》一文

 原文網址:感恩美慧師姐的轉貼分享

菩薩六度萬行

修行就是要去圓滿,從「凡人」到「佛」的一切條件,等到萬德具足的時候,你就是一尊莊嚴的法身佛。 ~ 悟覺妙天禪師

六度萬行對修行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六度萬行就是菩薩道,如果要成佛,一定先要成就菩薩,就要行菩薩道。

開示/悟覺妙天禪師   整理/謝明媛

修行就是要去圓滿,從「凡人」到「佛」的一切條件,等到萬德具足的時候,你就是一尊莊嚴的法身佛。~悟覺妙天禪師 禪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菩薩行,身為一名菩薩行者,應該怎麼修?就是要行菩薩道。什麼是菩薩道?就是六度波羅蜜,所謂的六度萬行。度,是指普度、普化、幫助、解脫的意思。六度波羅蜜,是指六種幫助修行人解脫的方法,可以從此岸的痛苦,到達彼岸的光明世界。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布施,是菩薩六度萬行的第一波羅蜜。一般人對於布施的認知,大多是指金錢布施,或是對眾生的「身體」行布施,比方像救助苦難、疾病,或是為建造廟宇而奉獻,甚至像照顧流浪狗…等,這些都是對人的身體、對眾生、動物的身體所作的布施,是發慈悲心去做善事,是一種有相的布施,可以累積福德,將來可以升天。

無相真功德 靈性布施

真正的功德是無相的布施,也就是對眾生的「靈性」行布施,這種無相布施可以讓靈性成就佛菩薩,所以是真布施、真功德。
比方像設立道場或佛堂,讓更多人能夠方便修行,能夠從凡人成就佛菩薩。也就是說,你去接引,去設立道場,去護持道場,都是在造無相的真功德。

佛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中說,如果有人用裝滿像恆河沙數量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還不如用《金剛經》裡面的一段話來為他人說法,這種無相布施的功德,勝過你用幾十億、幾百億的金錢來行有相布施所得到的福德。因為有相布施的對象是「人」,無論你布施、供養得再多,有一天,這個人還是會死亡,所以這種布施是有時間性的,是短暫的。而無相布施是幫助內在的「靈性」成長,讓靈性可以得到清淨、解脫,甚至成就,祂是無生無滅的布施,是真正的功德,所以當然大過有相布施的福德。

功德與福德

由此可知,功德與福德的差別,就在於是利益身體,還是利益靈性;利益身體的布施是福德,利益靈性成就的布施才是真功德。有了這個觀念以後,我們就要去多造真功德,這是很重要的。

當年,達摩祖師來到中土弘法,第一個要度化的人,就是梁武帝。但是,梁武帝建蓋寺廟、供養 僧侶、助印經典…,行善無數,為什麼祖師卻說他毫無功德呢?

因為《金剛經》說,要行無住於相的布施; 梁武帝雖然知道要供養修行人,但他所做的,只是利益眾生色身的有相布施,只是一種福德,而且他自己並不知道要修行, 也不懂得讓靈性解脫,所以祖師才說他毫無功德。

因此,除了自己修行以外,也不要忘了接引身邊的朋友一起共修;不要等到成就以後,才發現還有好多人沒有跟你一起回家,然後又再發願回到娑婆世界來度他們,這一去又不知道要何時才能遇到。

而且,也許你所接引的人,就是你過去世的親人,或是很有因緣的人。如果修行只是為自己成就,而忽略去普化眾生,就是所謂的獨覺禪,這種修行成就不了佛, 連菩薩都不到, 只能到聲聞、緣覺的層次。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修行要行布施?因為世尊告訴我們,修行要離相,要突破意識層次,要突破我執;那麼該怎麼做?

就是要透過布施的方式,幫助我們排除這種自私自利的我執之心,而且不是只做金錢布施,更重要的,要去利他行,去作無相布施,要捨棄個人的利益去幫助眾生,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才可以打破我執。

另一方面,我們在過去累世中,難免會造作諸業,所以要藉由無相布施,來為所有人類、為一切眾生多造福報,這樣才能將功贖罪。因為所有與你有關的冤親債主及累世祖先,都會依你的真功德,依你修行所得到的正果,而一筆勾銷,完全消滅,可見布施波羅蜜多麼重要!

(詳文請參閱禪天下第90期)

原文網址:禪天下 zencosmos

父母恩重難報 百善由孝順開始

在三世諸佛淨業中,佛陀強調,要先修三種福,其中以奉養父母為首要。

文/編輯部

在三世諸佛淨業中,佛陀強調,要先修三種福,其中以奉養父母為首要。 作家龍應台在《目送》書寫關於親情,身為一個女兒,龍應台從父親的病、逝,母親的老、衰,覷見那從未經驗過,卻需要一輩子來解、刻骨銘心的生死課題。

《目送》裡寫:「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龍應台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即使在他們還沒有老、病發生之前,我就已經盡我所能的給他們時間與觀照。但後來發現,還是不夠,時間不夠,周到不夠,」他常想,如果當時對生死多一點了解、不是對老病一無所知,她會給父親更多。

父母恩重難報

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與愛,是來自自性的真情流露,如同嬰兒初生時,父母親對他的關心與疼愛是自然而然的;孩子也是一樣,沒有不愛父母的,因為這是天性。

但是到了現代,孝養父母的觀念日漸淡薄,忘卻了父母生養大恩德,而忤逆不孝等情事,其實是離開了本心之故。而父母養育子女的恩重與盡孝的方法,其實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已為弟子們說法,並詳盡地記載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這部經典中。

 在二千多年前,沒有超音波的時代, 佛陀即能清楚描述母親懷胎十月,其胎中嬰兒的成長過程,顯示了佛陀的究竟智慧,並透過佛說法讓眾生了解母親懷胎、育兒所承受的辛苦。

例如:「體重如山岳、愁淚滿胸襟、血流似屠羊、咽苦不顰眉、慈母不求安、不嫌手足戀、恩深摧玉貌、寸寸斷肝腸、長使母辛酸、恩憐無歇時…」等,凡有情之人,見此經者莫不慚愧,方知父母之恩深過大海,高逾須彌。

父母之恩有多重?父母恩重難以回報,佛陀舉例說明,就算左邊的肩膀上挑擔著父親,右邊的肩膀上又挑擔著母親,兩肩重擔而破皮肉以至見骨,甚至磨穿肩骨見到骨髓,繞著須彌山行走,這樣經過幾百幾千個長劫時間,即使血流滿地,淹沒了腳跟足踝,還是不能報答得了父母深重的恩德。

那麼,為人子女者應如何行孝,才是盡了孝道?中國儒家認為,父母在世時,應做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而父母離開世間,就應懂得慎終追遠、祭拜祖先,這樣就是盡了孝道。

然而,奉養父母的身體與侍奉其生活起居,就是盡孝了嗎?儒家所認為的孝行,是世俗物質的奉養,是短暫的,只限於這一世,待這一世緣盡了,將茫茫無所依歸,無法給予父母永久的自在與解脫?

佛教洞悉三世輪迴因果,認為孝順父母, 有三個層次:小孝的孝順父母,是甘脂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中孝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品格讓人尊重,使父母覺得榮耀;大孝則為讓父母靈識可以超生,脫離三界苦宅,此為究竟報親恩的方法。

孝順是爲人基礎

孝道乃為人倫道德的根本,故中國古訓:「百善孝為先」。

佛在《觀無量壽經》經典中也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淨業中,首要做的就是修三種福,其中之一,就是要孝養父母。

此經典內容為:阿闍世王的母親韋提希夫人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十方的嚮往,於是她請教釋迦牟尼佛如何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陀在教其修行方法之前,告訴她需先修「三種福」,此三種福為修佛法的基礎,因為沒有福報,如何修行清淨解脫的佛法。

 而三種福中,第一種福即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離貪欲、離嗔恚、離邪見。)」。第二種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種福為:「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另有個故事說道:一個人經常外出求佛,有一天在夢中,佛告訴他說:「有一個人將拿著拖鞋來見你,她就是佛。」一日他回家時,夜色已晚,他敲了門後,聽到敲門聲的母親,急忙爬起拿著拖鞋跑去為兒子開門,他見到此情景,恍然大悟。

故孝順父母,如同大樓的基礎,基礎沒打穩,大樓再蓋得漂亮,卻隨時都會倒下。

大孝:究竟報恩

佛教重視孝道,除了強調父母在世的照料,讓其父母感到安樂外,更強調大孝的重要。而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孝順的榜樣,祂雖未盡到在家之孝,卻成就了出世大孝:即在成道後,度了祂的父親與家人。

釋迦牟尼佛因看到當時有些人不孝順父母:祂便以自己為榜樣,雖已成佛,仍孝順父親,當父親淨飯王往生時,祂與阿難尊者等兄弟一同為父抬棺。

另一個大孝的故事,是黃檗禪師的故事: 黃檗禪師出家後,認為「必須放棄恩情,達到無為時,方才是真實的報恩」,因此過了30年禪者的生活,從未回過出生的家,但他內心深處,非常掛念年邁的母親。

50那年歲時,有一次在參訪的旅途中,他不自覺地走往故鄉。

母親因思念出家的兒子,可是卻毫無音訊,於是每天從早到晚哀傷地哭泣著,把眼睛都哭得失明。因為想念兒子,母親就在路旁設個司茶亭,不但親自招待過往的雲水僧,並且親自迎到家中,為他們洗腳,以示禮敬,也因為黃檗禪師左腳上有顆大痣,她希望能憑著洗腳機遇,或可認出兒子。

這一天,黃檗禪師也接受了母親的招待,他一邊讓母親洗腳,一邊向母親述說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親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

可是,黃檗禪師只將右腳給母親洗,卻不把左腳給母親洗。黃檗禪師接連二次返家,雖然覺得難捨難離,但還是忍痛起程雲遊行腳,繼續參訪。

鄰居們看見了,忍不住將這個事實,告訴他的母親說,那個向你講釋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經常盼望的兒子。母親聽後幾近瘋狂似地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說後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邊,不巧,這時黃檗禪師已經上船,而且船也開動了,母親情急地跳到河裡,非常不幸地淹死了。

黃檗禪師站在對岸看到母親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慟哭著說道:「一子得道,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黃檗禪師說後,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親,說一偈曰:
我母多年迷自心,
如今華開菩提林,
當來三會若相值,
歸命大悲觀世音。 

在黃檗禪師說偈的時候,鄉人都看見他的母親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一子得道,九族升天

相傳有一個人發心要去修行,他來到了深山廟宇,可是廟宇殘破與家中的舒適環境相差太多,頓時心生後悔的念頭:「我到這兒出家修行是對的嗎?乾脆放棄出家,回家去以少受罪」。
就在他動了念頭後,不一會兒的時間,卻聽見一些人的哭泣聲,他心想奇怪,這麼晚了怎還會有人在山上呢?

他問知客師父道:「這附近有墳墓嗎? 否則怎會有人沿著山上哭泣呢?」知客師父回答:「不是!是因原本有個人要出家修行,他的九玄七祖皆超生了;他一動念後悔不修了,那些九玄七祖又要下墮,所以就哭了。」

他想: 「咦, 那個某人不正是我嗎?」發心修行,九玄七祖盡超生,退失了修行的道心,那些九玄七祖又要下墮,我怎能沒有孝心呢?於是又再發心,無論如何,要學佛修行。就這麼一發道心,過一會兒就又聽到敲敲打打的鑼鼓聲,大批人又很高興的跑到山上去了。

他覺得奇怪,這麼晚了,這些人敲敲打打的去那裡呢?

又問知客師父。 知客師父說:「那個某人又發心要修行,所以他的九玄七祖再度獲得超生。」

由此可見,一個人若能精進禪行,可將功德迴向父母,為究竟報恩。

原文網址:禪天下 zencosmos

人生的價值

文/悟覺妙天禪師

人生的價值是什 麼?人生不僅是要獲得生活所需,更應該好好利用這幾十年的時間去做一 件大事。什麼大事?不是當大官,也不是求名利,而是一般人都忽略的事情,那就是找到我們本來的自己!人,除了有一個「色身的我」,還有一個「意識的我」。有了「意識的我」,才有完整的「我」存在,才會有慾望。 為了要追求這些無止盡的慾望,身心便會不停地消耗。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了慾望,活在世上又有什麼意思呢? 「慾望」與「理想」是不一樣的。慾望是因五官的感觸所生出來的一種占有的念頭;理想則不然,它是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是一種回饋社會、造福人類的 慈悲心。人自出生以後,便受到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以及社會、國家的 照顧,才得以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所回饋、有所奉獻,要去照顧其他的人;這就是理 想。這種理想源自於一顆慈悲的心。如果你有這種慈悲心,不管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也不管地位、成就的高低,都會是個非常受歡迎的人。因為這顆愛心能夠讓你感化很多人,也能夠成就很多事。所以人生的價值是在完成理想,而不是去追求慾望。 人生的價值是什 麼?人生不僅是要獲得生活所需,更應該好好利用這幾十年的時間去做一 件大事。什麼大事?不是當大官,也不是求名利,而是一般人都忽略的事情,那就是找到我們本來的自己!

人,除了有一個「色身的我」,還有一個「意識的我」。有了「意識的我」,才有完整的「我」存在,才會有慾望。 為了要追求這些無止盡的慾望,身心便會不停地消耗。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了慾望,活在世上又有什麼意思呢? 「慾望」與「理想」是不一樣的。

慾望是因五官的感觸所生出來的一種占有的念頭;理想則不然,它是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是一種回饋社會、造福人類的 慈悲心。人自出生以後,便受到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以及社會、國家的 照顧,才得以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所回饋、有所奉獻,要去照顧其他的人;這就是理 想。

這種理想源自於一顆慈悲的心。如果你有這種慈悲心,不管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也不管地位、成就的高低,都會是個非常受歡迎的人。因為這顆愛心能夠讓你感化很多人,也能夠成就很多事。所以人生的價值是在完成理想,而不是去追求慾望。

原文網址:敦南禪修會館(Facebook)

「靜坐」和「禪坐」

文/ 悟覺妙天禪師

開始禪修,有人會問:「靜坐」和「禪坐」有什麼不同?「靜坐」和「禪坐」不同之處,在於境界不同。「靜坐」只是停留在五官的層次,「禪坐」則是突破五官活動的障礙,進而突破心理與知識障礙,達到心靈的智慧境界,最終得到解脫。所以「坐禪」是不用五官,直接進入心靈深處。 開始禪修,有人會問:「靜坐」和「禪坐」有什麼不同?「靜坐」和「禪坐」不同之處,在於境界不同。「靜坐」只是停留在五官的層次,「禪坐」則是突破五官活動的障礙,進而突破心理與知識障礙,達到心靈的智慧境界,最終得到解脫。所以「坐禪」是不用五官,直接進入心靈深處。

「禪」的意義

「禪」與「修禪」也有分別。「修禪」,就是要「身定」、「意定」、「心定」。你能夠「身定」、「意定」、「心定」,才能見證到大自然,能夠體會及覺悟大自然的一切,祂的存在、祂的天性、祂的純真。能夠「身定」、「意定」、「心定」,你才能夠證得到純真、至善、完美,即「禪」的境界。

這也是所有宗教所追求的,因為「禪」就是宇宙間生命之母。宇宙間一切森羅萬象,他的生命都是從宇宙的「禪」這裡來的,一切現象、一切物相、眾生的法相也都是從「禪」這裡出來的,等於「禪」的影子。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電視有人的影子,一切五官所感覺到的事物,都是幻相。在世上有生命體、有始有終、有開始、有滅度的種種現象,這有限生命的種種都是「餘物」。

所以在「禪」的境界裡面,你必須要放下我們的五官。放下五官以後才能夠得到「現在意識」的清淨,因為「現在意識」是現在人思想、精神的思維活動,能夠把現在的思維、「現在意識」暫時放下、空掉,一方面再把「過去意識」也空掉,「現在意識」叫做「我執」,「過去意識」(或「潛在意識」)叫「法執」。「我」、「法」二空。

世尊成佛的時候說,所有眾生都有佛性,因為「我執」、「法執」沒有辦法除掉,才不能見到佛性。所以禪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下「我執」和「法執」,放下「現在意識」和「過去意識」,然後就停留住於我們的「第三腦室」,「第三腦室」是第八意識,所謂的「光明藏」。

「禪」的境界

「禪」的境界,就是一切森羅萬象、一切原始生命之母,這就是「禪」之光、聖靈之光。佛教也好,回教也好,任何的宗教所追求的都是「禪」之光。若要證到宇宙的根源,一切生命之母,就是要從現在開始,要「身定」、「意定」、「心定」。一般佛教的意義,「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叫我們罪惡不管大小,都不可做;不但不可以做,更不可以去想。一切的善事,不管大、小都要去做。這樣可以清淨自己的意念,讓我們的五官清淨以後,到達「第六意識」,就是要自淨其意。「第六意識」清淨以後,應該還要再清淨我們的「潛在意識」。

真正佛教的意義,應該是剛才所講的之外,還要強調我們的智慧。有了智慧以後,就可以破除一切假相、一切無明,證到「實相」的境界。要證到「實相」的境界,就要有「禪」的智慧,所以我們要「修禪」。

「修禪」就是要「身定」、「意定」、「心定」,我一再反覆強調自己修行的方向,不要自己坐了幾個月,或是坐了很短的時間就說身體痠、麻、痛,受不了。你要有這種精神,你要去體會眾生。眾生本來就會有這種痛苦,你要讓這些眾生跟我們的心靈一起超越「三界」。

所以在我們禪修當中,更要以超越的精神來突破生理的病況,突破精神及心理的困擾與障礙,才能達到心靈的境界,才能夠印證「禪」的智慧,最終能證到「禪」的光明寶藏。

原文網址:敦南禪修會館(Facebook)

【好文閱讀】凡事感恩,日日是好日!

人總會想:「明明很努力,很認真,卻仍遇到一些倒楣的事情…。」但不開心也沒用呀,唯有將心靜下來,轉個念頭,只要心很善、很真,自然可以越變越好!其實,轉念的智慧,就是「禪」的力量。因為好運與壞運,都是由「心」所造化出來的;喜樂與苦惱,也都和「心」有關。唯讓心解脫煩惱,自然一切都會順遂! 人總會想:「明明很努力,很認真,卻仍遇到一些倒楣的事情…。」但不開心也沒用呀,唯有將心靜下來,轉個念頭,只要心很善、很真,自然可以越變越好!

其實,轉念的智慧,就是「禪」的力量。因為好運與壞運,都是由「心」所造化出來的;喜樂與苦惱,也都和「心」有關。唯讓心解脫煩惱,自然一切都會順遂!

圖文出處:http://butterfly927.pixnet.net/blog/post/48236684

白冰冰: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經歷失婚之苦、喪女之痛及好友背叛等,白冰冰的人生就像菅芒花一樣,土生土長、堅忍不拔,不斷接受命運的淬鍊。直到接觸「禪修」的機緣,讓她對生命有了全新的領悟與轉變,也讓她的心靈開創另一個春天!

文/鄭純如 攝影/潘人維
白冰冰--透過與禪宗宗師的對談,白冰冰進一步了解修行的真諦,也明白往內探尋的重要。
白冰冰--手持金剛蓮花印,
白冰冰認為修行重視的是心裡的修為,
同時也幫助我們做人做事更有智慧。

曾經讀過佛經,家裡平常也大多燒香拜佛,白冰冰對於佛教並不陌生,但因為演藝工作繁忙,長久以來對佛教或修行等觀念不曾有時間與心力深入了解。

「我不會排斥任何宗教,因為宗教的教義最終都是勸人為善的。」白冰冰認為宗教就是要給人正面的力量。


也許是時機成熟,正好台藝電視台周一到周五每晚七點播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金剛經真修實證》,因此開啟了白冰冰求法的心。在台灣藝術台工作期間,白冰冰觀察到,現場有近兩千名弟子,每個人莊嚴肅穆以及專注聆聽佛法的神情,讓她感到相當震撼與好奇,心中逐漸對佛法產生無限的思慕及嚮往。

於是白冰冰主動和 妙天禪師所開設的精舍聯絡,正式報名上課。「一個多月前,我第一次進入禪宗法門修行,就是到台北南港大禪堂上師父的課,那天被現場兩千多位同修的精神力與氣勢震撼了許久。」白冰冰語氣充滿驚奇與感恩。

與大師對談 體悟真修實證

「我很喜歡與大師對談,因為從各個大師身上可以學到許多人生智慧。」接觸過許多不同的教派與法門,白冰冰原本對修行只是很粗略的認知,然而,在妙天師父的教導下,她漸漸了解到真正的修行。

白冰冰--手持金剛蓮花印,白冰冰認為修行重視的是心裡的修為,同時也幫助我們做人做事更有智慧。
白冰冰--透過與禪宗宗師的對談,
白冰冰進一步了解修行的真諦,
也明白往內探尋的重要。

因為好奇而入門上課,真正接觸以後,對 妙天禪師所主張的修行觀念相當認同,同時也對師父的人格相當崇敬。

「見過這麼多大師,真的覺得 妙天師父很慈悲。很多佛教的上師都會要弟子供養,甚至要五體投地跪拜,但是這些師父都不會要我們做。」白冰冰語氣充滿崇敬地說。

最令白冰冰感到特別的是,到精舍上課竟然不用燒香與膜拜偶像!「一開始不知道還傻傻地問師父,怎麼不用燒香拜拜?沒想到師父只是笑了一下,沒有回答我。」後來白冰冰才了悟到,真正的修行不用向外求。


樂與人分享修行喜悅

「以前會燒香拜佛,為的是求助那些未知的力量。但是師父教導我們的修行方式是很重『人文』的,是修我們的這顆心。」白冰冰透過與禪宗宗師的對談,一步步了解修行的真諦,也明白了往內探尋的重要。

「來禪宗法門修行傳統道教與民間信仰很不一樣,不重那些外在的表相,而是往內去修我們這顆心,讓心充滿快樂,做事也能夠很圓融。」白冰冰和所有人分享著修行的喜悅與開悟。

「當你的心很快樂,就會從內在產生智慧;做事圓融,就不容易惹麻煩,自然而然就有好運來找你,命運也就會跟著轉變。」白冰冰了解到,修行重視的是「心裡的修為」,同時也幫助我們做人做事更有智慧。

堅毅面對人生考驗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生命經歷風風雨雨,一站上舞台,白冰冰依然歡笑逗趣地主持、傾盡全力表演,但謝幕後,面對真實的人生,白冰冰臉上展露出無比堅毅的表情。

白曉燕事件的打擊,曾經讓白冰冰痛苦萬分。如今白冰冰都已化為對人群國家的大愛,在舞台上把歡樂帶大家。

 「再大的挫折與傷痛都比不上失去至愛女兒的那種心痛。」白曉燕事件剛發生時,白冰冰完全無法接受,對陳進興的那種恨意無法消除,在夜深人靜面對自己時,都會有很深的孤獨感;後來,白冰冰開始學著一種坦然的心情去看待,逐漸學著釋懷放下,才感覺比較快樂。

默默耕耘 發揚本土藝術

「台灣藝術台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要盡快定頻。」唯有全台頻道一致,並爭取較居優勢的位置,讓觀眾更方便收看。

「台灣的女兒」白冰冰,為支持本土藝術文化,也為了讓台灣更多本土資深藝人有發揮的舞台,未來仍會在台灣藝術電視台打拚。

對於台灣藝術台充滿了願景,對於未來經營,白冰冰相當樂觀,期許有一天超越民視成功的經營模式,再創造一個超越黨派、獨一無二的本土電視台。

「我希望藉著我在演藝圈的人脈與經驗,努力讓台灣藝術台創造佳績,在未來成為台灣真正的本土電視台,而非被任何一黨一派所利用。」白冰冰堅定地說。

今年九月是台灣藝術台開台屆滿一周年的日子,白冰冰藉由本土藝術的發揚,在這裡默默耕耘,希望由她和眾多演藝界的資深夥伴創造出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的電視台。

 放下我執 視野更開闊

看到台灣當前不快樂甚至自殺的人越來越多,白冰冰也相當感慨。對於那些想不開的人白冰冰認為其實都是「我執」太重的原因。

「師父教導我們『不被我執所誤』,就是要我們把『我』給放下。」白冰冰開始學會將禪修的所見所聞在生活中印證。

「我們常會說『你、我、他』,之所以把『你』這個字放在最前面,其實就是要我們凡事先看到『你』,為對方想,有同理心,把『我』放下,自然就會少了痛苦與煩惱。」白冰冰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佛法。

因為有「比較」就會有「計較」,人如果只看到自己就會不斷產生爭執。「拍團體照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先找看看『我』在哪裡,只要『我』拍得好看,就會認為照相技術好,反之就會責怪攝影師。」白冰冰笑著說。

修行能夠讓人的視野變得更寬廣,從白冰冰的身上,可以看得出從生命中破繭而出的成熟與智慧。只要沒有「我執」,生命中就會少了很多衝突與不愉快的事。在佛法的薰陶下,白冰冰將要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碑!

( 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第 5 4 期 )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第54期( 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第 5 4 期 ) )

原文網址:禪天下雜誌

禪修是徐欣瑩的養生之道 身心靈平衡帶來正向力量

記者陳佳雯/採訪報導

曾經立志要當上教授,卻在首次參加選舉時,以黑馬之姿,高票當選新竹縣議員,也是新竹縣第一位女博士議員,前途很被看好,並在2012年挾著全國第一高票的氣勢進到立法院。國民黨立委徐欣瑩本周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聊到從學者之路發展卻意外轉向政壇的心路歷程,另外也談到她是如何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透過「禪修」達到身心靈平衡。

徐欣瑩閒暇之餘,也努力推廣禪修力量。(圖/徐欣瑩提供)
▲徐欣瑩閒暇之餘,也努力推廣禪修力量。(圖/徐欣瑩提供)

早在碩士畢業前就已獲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全額獎學金的徐欣瑩說,其實自己一開始的夢想是想從事教授、科學家、研究員等工作,但為何最後會走向從政的道路,都是生命中的偶然,不過或許媽媽生病就是最重要的轉折點。她說,獲得NASA獎學金準備出國深造時,媽媽卻病倒了,在多方的考量之下決定放棄獎學金留在台灣照顧媽媽。

當時媽媽的病情,雖然有醫生控制著,並維持穩定,但卻遲遲沒有好轉的跡象,徐欣瑩愛母心切,使得她一直找尋各方面的書籍與知識,比如飲食調養,甚至於宗教的書等,徐欣瑩說,當時看到書上寫著「要多為社會付出」,自己也仔細想了一下,似乎專注在讀書的這段時間裡,一直都沒為社會付出過什麼,因此在心中發願,「若媽媽能安然復原,自己願意投身回饋服務社會」。在碩士班畢業後,除上班之餘,都在積極參與志工活動,一直到民國94年時,剛好竹北縣議員多了兩個席次,擴大服務的想法在心裡萌芽,徐欣瑩因此投入了政壇。

當初剛開始參選時的徐欣瑩,沒有地方服務的經歷,一開始完全沒人看好,其他候選人都認為她是出來玩的,加上太過年輕,她笑說,連當時的調查人員也懶得監聽,畢竟自己除了學歷高之外,沒有其他引人注目的經歷與經驗。但開票時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徐欣瑩第一次參與選舉就以第二高票當選,就連報紙也特別報導這個「徐欣瑩現象」,刷新了當時新竹縣的「買票」選風。
徐欣瑩說,其實從政是一條非常辛苦的路,但看到自己的努力受到所有選民的肯定,便覺得欣慰,選立委時也以全國第一高票的傲人成績進入立法院。徐欣瑩說,「這讓我知道,我的使命更重了」,徐欣瑩在訪問的時候,聲音一直處於沙啞的狀態,對此她表示,一直以來都以拼的姿態致力於服務社會,所以這一年來自己的聲音一直沒痊癒,徐欣瑩說,「民眾需要我的服務,肯定我的服務,我就會持續這樣做。」

一直秉持著服務社會的徐欣瑩,也曾受到許多生活上的考驗,早在之前媽媽與學業上雙方面的抉擇,一直到為了照顧媽媽以及兼顧本身碩士班的論文口試雙重壓力下,也曾經在左邊腹部發現了一顆腫瘤,並且有向外長的趨勢,在家庭、學業、健康三方面的壓力下,巧遇身旁同學引介一種調養身心的方法,也就是「禪修」,這對於正需要安定的力量的徐欣瑩來說,是支撐她繼續往前的能量。

徐欣瑩說,雖然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但自己到目前已經15年多沒有間斷過,而巨大的腫瘤也漸漸消減,醫生也說現在已經沒有大礙,只需要定期追蹤。徐欣瑩說自己也希望將這種平靜、養身的方式推廣至地方,因此自己不管多忙,每一周還是會有一天固定幫地方鄉親上課,透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得到許多體悟,也達到身心靈的平和。


原文網址:禪修是徐欣瑩的養生之道 身心靈平衡帶來正向力量

陸允白 修行是為人子女的大孝

每當陸允白回想修行以來的點點滴滴,她不禁感受到,若不是上師的慈悲,自己何德何能,有勇氣陪伴著父親,走完他人生最後一段路。

文/李光明
入門修行已有七、八年的陸允白,在她三十多歲時,開始對靈性方面的事非常嚮往,因此她曾經參訪過許多法門,並且也參加各種修行課程,有些課程甚至非常昂貴。

每當陸允白回想修行以來的點點滴滴,她不禁感受到,若不是上師的慈悲,自己何德何能,有勇氣陪伴著父親,走完他人生最後一段路。 然而,當陸允白來到悟覺妙天禪師的門下修行之後,她堅定的相信,能夠在人生當中,接觸禪宗正法真的是一樁大福報。去年二月,她八十九歲的父親往生。原本,身體一向非常硬朗的父親,突然在過年前跟陸允白說:「妹妹,我可能過不了今年冬天。」

當時,禪修多年的陸允白,心裡有些許的預兆,她感覺或許父親真的將不久於人世了,但仍然口頭上安撫著父親,讓他寬心。不久,陸允白的父親果真出現了肺氣腫的症狀,呼吸困難,立即被送到醫院治療。

十字光架 不分宗教

由於,陸允白的父母親都是受洗的基督徒,因此,當父親發病被轉進加護病房時,教會的弟兄姊妹們總會前來為他禱告、唱詩歌。她十分感恩,在那段時間裡,父母親有這些好友的陪伴和照顧。

然而,陸允白的母親看著各種儀器插在為病所苦的先生身上,令她非常心痛。當下,她跟陸允白說:「妹妹,我們來跟主耶穌禱告好嗎?」陸允白隨即也結起了上師所教的金剛蓮花印,與母親一起向主耶穌禱告。因為上師曾經講過,禪是宇宙的力量,並沒有宗教之分,因此,她相信,透過上師的教導,必定也能與主耶穌相應。

就在她從心裡感恩主耶穌照顧她的父母親時,她清楚的感受到,正在禱告的母親身上,出現了主耶穌的十字光架,令她非常詫異。她立刻在心裡跟主耶穌說:「感恩祢照顧我的爸爸,如果他要離開,也請祢帶著他到天國;很感恩祢照顧我的爸爸媽媽,主耶穌,我把我的父母就交到祢的手上了。」

當她講完,陸允白的母親也剛好結束禱告。母親睜開眼睛,驚訝地說:「妹妹,我不知道禱告竟然這麼有效,我身上的千斤重擔竟然就放下了,我感覺到我放下了,我不再那麼擔心你爸爸的事情,我全然交給主耶穌了。」

禪法殊勝 妙不可言

陸允白看著母親,心中萬分感動,她無法言語,上師所傳授的金剛蓮花手印,竟然如此地殊勝,透過主耶穌,讓母親放下了心中的牽掛。

除此之外,在一次十分危急的情況下,眼看著父親已經幾乎無法呼吸,甚至呈現眼神往上翻的狀況,令陸允白非常驚恐,她以為父親就要離開人世了。她十分不捨父親因病而苦,立刻手持著上師教的金剛蓮花手印,真誠的在心裡懇求著上師給予父親援助。

結果就在那緊急的當下,陸允白的父親竟然開始運用腹式呼吸法。陸允白很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父親運用腹式呼吸。看著能夠再度呼吸的父親,陸允白忍不住放聲大哭,她知道父親暫時不會離開了。從生死關頭回來的他,安慰著女兒說:「妹妹,我可以呼吸了!我可以呼吸了!」

接著,陸允白的父親告訴她:「我剛才很聰明,我把底下的氣帶上來,然後來來回回兩三次,竟然就能夠呼吸了,能把氣喘過來了。」陸允白立即知道是怎麼回事,她開心的跟父親說:「爸爸,剛才師父來救你了。」

能因修禪,而讓父親暫時保住了性命,這對陸允白和她的家人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件事。因為陸允白的兩個哥哥都遠居美國,陸允白的父親心繫著要見他們最後一面。因此,在等待他們回台灣的期間,他都是用腹式呼吸在維持著生命。

看著父親如此辛苦的等待著,心中萬分不捨的陸允白,不禁靠在他耳邊輕聲說著:「爸爸,師父說百善孝為先,他告訴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修行功德,迴向給我們的父母;所以你如果覺得很辛苦的話,你就不要再撐了。你是很有福報的人,當你想跟佛菩薩走的時候,就走吧!千萬不要回頭、不要留戀,我覺得你會到一個很好的地方,我給你保證。」

父親感動不已,輕聲的回應著女兒:「你真的是講得太好了,我真是何德何能…。」

正法修行 天大福報

每當陸允白回想修行以來的點點滴滴,她不禁感受到,若不是上師的慈悲,自己何德何能,有勇氣陪伴著父親,走完他人生最後一段路。

陸允白內心非常感恩上師,以前的她和很多從未真正體驗正法修行,或者是初修的人一樣,認為宗教人士都是因為太過迷信。因此,她時常只會把感恩放在嘴巴上,沒有到內心。

但是自從修行以後,她在過程中印證了許多事情,因此她由衷的感恩上師的指導,也由衷的感恩當初接引她的朋友。因為,她知道,如果不是上師的證量,禪門好友們的護持,很多危急的關頭,不可能這麼輕易就度過。

「我們家發生很多事,父親的例子只是其中之一,禪宗修行這條路一定要堅持、有耐心的走出來,幾年以後會發現,確實是不一樣的。」陸允白懇切的說。

然而,更特別的是,在陸允白的父親過世火化後,竟然燒出漂亮的舍利花。舍利花在佛教中,代表著一個人因修行功德,而被佛菩薩接引到佛國淨土的證明。雖然陸允白的父親並未在禪宗法門修行,但因其子女的修行功德迴向,也可幫助家人往生淨土。如此殊勝的因緣,唯有禪宗正法的修行才能達到如此境界。

「好漂亮的一盤雪白的骨頭,上面真的像仙女灑了一層像蛋糕粉,粉色、紫色、雪白的顏色,令所有在場的人都看傻了眼!」陸允白拿著父親火化後,燒出舍利花的照片,感恩地說。

她相信上師所提倡的禪法,只要有心學習的人,都能從中得到不可思議的益處。

二0一0年初,上師提倡「地球佛國,人人作佛」的理念,希望各種宗教人士一起來學習這個方法,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一貫道、淨土宗…等,各種法門的修行人,都能藉由正確的修行方法,和所信仰的神產生共鳴,讓靈性回歸來處。

因此,陸允白真心的希望,大家不要執著於信仰宗教的不同,而排斥學習真正有力量的禪法,因為這是真實能夠改變人生的無上妙法。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義工身影

【義工身影】家住三重的李滿芬師姐,天天從三重坐公車來到松山禪修會館擔任義工,連週末發送文宣也可以一早就看到滿芬師姐在會館拾掇的身影。
週二共修的時候,版工注意到法臺上的花好美、好有愛!後來才知道,原來也是滿芬師姐誠心供養,並且親手插的花。
滿芬師姐謙虛地說,都是佛菩薩給的(靈感)。
嘿,是不是很美呢?
【義工身影】家住三重的李滿芬師姐,天天從三重坐公車來到松山禪修會館擔任義工,連週末發送文宣也可以一早就看到滿芬師姐在會館拾掇的身影。週二共修的時候,版工注意到法臺上的花好美、好有愛!後來才知道,原來也是滿芬師姐誠心供養,並且親手插的花。滿芬師姐謙虛地說,都是佛菩薩給的(靈感)。嘿,是不是很美呢?


原文網址:松山禪修會館(Facebook)

【佛教禪宗故事】釋迦牟尼佛的修行之路

釋迦牟尼佛,我們敬稱為釋尊,意指世間最尊貴的聖者。釋尊在前世,有天在雪山禪定,祂用很虔誠、很恭敬的心祈求諸佛加持,燃燈古佛看到了,就幫祂加持,為祂授記,並對祂說,「你來世將會在娑婆世界成佛,名號叫做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即現在的尼泊爾)。淨飯王的兒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尊出生於西元前六世紀中期,那個時期,根據古印度風俗,女人一定要回娘家生產。釋尊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途中,經過裡面有美麗而鮮豔大樹的藍毗尼花園,釋尊就在此處誕生。(藍毗尼花園的遺址,現在由尼泊爾政府規劃為古跡保護佛教聖地。)釋尊誕生七天,祂的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了。摩耶夫人生天之後,釋尊就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漢譯大愛道)撫養長大。後來她也跟釋尊出家成道,是佛教四眾弟子之中的第一個比丘尼,人們為了紀念她,將比丘尼住的地方稱為愛道堂。十九歲時,釋尊到宮外的花園去遊玩。在花園門外,釋尊看到了髮白面皺,骨瘦如柴,彎腰駝背的老人,手裏拿著一根拐杖,步履極為艱難;又看到了睡在路旁,翻來覆去呻吟叫苦的病人;最後看到了一群人抬著一具死屍,膿血流溢,惡臭難聞,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釋尊心裡悶悶不樂。祂感覺到世界上的人都有老苦,都有病痛,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後一死,無論是什麼人,都是無法倖免。究有什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呢?為了尋找答案,十九歲那年,釋尊不顧淨飯王的反對,帶著五名侍從,出宮到處去尋師訪道。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見到許多人修苦行,有的披著草衣,有的身穿樹皮,有的躺在泥土裏,有的臥在荊棘上,釋尊覺得他們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脫的辦法。經過五年參訪,尋師訪道,都沒有找到解決生老病死的解答。後來到泥連河西岸,優樓頻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維。就在這裏來勤修苦練,入定修行,每天除了只吃一粒麻與一粒麥來充饑。祂就這樣度過了六年之久的漫長歲月,在這段時間裏,還有一些麻雀,在祂頭頂做窩,有許多蘆茅和樹藤纏繞了祂的雙腿。這就是佛經裏所載的「五載參訪,六年苦行,雀巢築頂,蘆茅穿膝」的歷史故事。經過了六年的苦修,還不能達到最究竟,所以祂離開苦行,走到尼連河去洗澡。同時接受了難陀和波羅二位看牛牧女供養的乳麋粥來滋潤身體。隨釋尊一起修行的五位侍從,此時看到釋尊放棄苦行,心生誹謗,說釋尊退失了修道的初心,便離開了。釋尊獨自走到尼連河畔美麗的菩提樹下,在一塊大石頭上,結跏趺坐,發誓說:「不成佛道,不起此座。」 釋尊在菩提樹下禪定六年,終於把心中的根塵,妄想執著,滅得一乾二淨。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顯現。有些書上說,釋尊在一夜之間證道,那是錯誤的。也有人說,「釋尊夜睹明星而證道」,是看了天上的星星而成佛,其實不然。所謂「夜睹明星」,就和「明心見性」一樣,釋尊是在菩提樹下禪定,從正定到深定,然後到妙定,最後見證到自己的身心已經化成整個虛空,與宇宙合一,而沒有色身的存在。釋尊當時就是在禪定中,發現整個身心都不見了,而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構成所有器官、組織的細胞,都在閃閃發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此時釋尊才知道,原來眾生皆有如來德性,不能成佛的原因,就是每個眾生太執著,我執太重,法執太深。而要解脫生老病死苦的唯一方式,就是靈性獲得解脫,一世成佛。釋尊就在三十歲這年證到不生不滅,無掛無礙的涅槃境界,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果位。
釋迦牟尼佛,我們敬稱為釋尊,意指世間最尊貴的聖者。
釋尊在前世,有天在雪山禪定,祂用很虔誠、很恭敬的心祈求諸佛加持,
燃燈古佛看到了,就幫祂加持,為祂授記,並對祂說,

「你來世將會在娑婆世界成佛,名號叫做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即現在的尼泊爾)。
淨飯王的兒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
釋尊出生於西元前六世紀中期,
那個時期,根據古印度風俗,女人一定要回娘家生產。
釋尊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途中,
經過裡面有美麗而鮮豔大樹的藍毗尼花園,釋尊就在此處誕生。
(藍毗尼花園的遺址,現在由尼泊爾政府規劃為古跡保護佛教聖地。)


釋尊誕生七天,祂的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了。
摩耶夫人生天之後,釋尊就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漢譯大愛道)撫養長大。
後來她也跟釋尊出家成道,是佛教四眾弟子之中的第一個比丘尼,
人們為了紀念她,將比丘尼住的地方稱為愛道堂。


十九歲時,釋尊到宮外的花園去遊玩。
在花園門外,釋尊看到了髮白面皺,骨瘦如柴,彎腰駝背的老人,
手裏拿著一根拐杖,步履極為艱難;
又看到了睡在路旁,翻來覆去呻吟叫苦的病人;
最後看到了一群人抬著一具死屍,膿血流溢,惡臭難聞,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
釋尊心裡悶悶不樂。

祂感覺到世界上的人都有老苦,都有病痛,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後一死,
無論是什麼人,都是無法倖免。
究有什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呢?
為了尋找答案,十九歲那年,釋尊不顧淨飯王的反對,
帶著五名侍從,出宮到處去尋師訪道。

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見到許多人修苦行,有的披著草衣,
有的身穿樹皮,有的躺在泥土裏,有的臥在荊棘上,
釋尊覺得他們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脫的辦法。

經過五年參訪,尋師訪道,都沒有找到解決生老病死的解答。
後來到泥連河西岸,優樓頻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維。
就在這裏來勤修苦練,入定修行,每天除了只吃一粒麻與一粒麥來充饑。

祂就這樣度過了六年之久的漫長歲月,在這段時間裏,
還有一些麻雀,在祂頭頂做窩,有許多蘆茅和樹藤纏繞了祂的雙腿。
這就是佛經裏所載的「五載參訪,六年苦行,雀巢築頂,蘆茅穿膝」的歷史故事。


經過了六年的苦修,還不能達到最究竟,所以祂離開苦行,走到尼連河去洗澡。
同時接受了難陀和波羅二位看牛牧女供養的乳麋粥來滋潤身體。
隨釋尊一起修行的五位侍從,此時看到釋尊放棄苦行,
心生誹謗,說釋尊退失了修道的初心,便離開了。


釋尊獨自走到尼連河畔美麗的菩提樹下,在一塊大石頭上,結跏趺坐,
發誓說:「不成佛道,不起此座。」
釋尊在菩提樹下禪定六年,終於把心中的根塵,妄想執著,滅得一乾二淨。
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顯現。


有些書上說,釋尊在一夜之間證道,那是錯誤的。
也有人說,「釋尊夜睹明星而證道」,是看了天上的星星而成佛,其實不然。
所謂「夜睹明星」,就和「明心見性」一樣,
釋尊是在菩提樹下禪定,從正定到深定,然後到妙定,
最後見證到自己的身心已經化成整個虛空,與宇宙合一,而沒有色身的存在。
釋尊當時就是在禪定中,發現整個身心都不見了,
而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構成所有器官、組織的細胞,都在閃閃發光,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此時釋尊才知道,

原來眾生皆有如來德性,不能成佛的原因,
就是每個眾生太執著,我執太重,法執太深。
而要解脫生老病死苦的唯一方式,
就是靈性獲得解脫,一世成佛。
釋尊就在三十歲這年證到不生不滅,無掛無礙的涅槃境界,

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
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果位。

-文章出處-台灣禪宗佛教會:http://zenbuddhist.pixnet.net/blog/post/5188663

認識印心佛法:http://www.zen.org.tw/web/buddha.php


原文網址:台中市禪修會館(Facebook)

[禪定]-開悟禪定

禪定好比是一艘般若船,可以讓我們從正定、大定、深定、妙定的層次,從三次元的地球時空,超越到高次元的時空,讓我們體內的眾生得到解脫,成就佛菩薩。這就是禪定的目的。在禪定的時候,不應該有妄念,要放下一切,從離相、無我,到達無相世界、實相世界,從零思想、零妄念,到潛意識的清淨,到達無限大的性海、空海,然後入定於實相界。摘自佛祖心印 p.96 禪定好比是一艘般若船,可以讓我們從正定、大定、深定、妙定的層次,從三次元的地球時空,超越到高次元的時空,讓我們體內的眾生得到解脫,成就佛菩薩。這就是禪定的目的。

在禪定的時候,不應該有妄念,要放下一切,從離相、無我,到達無相世界、實相世界,從零思想、零妄念,到潛意識的清淨,到達無限大的性海、空海,然後入定於實相界。

摘自佛祖心印 p.96

原文網址:臺大禪學社 iZen

精進

修行其實就是和時間賽跑,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不要存著「我還年輕,不急著修行」的念頭,要知道人生無常,我們隨時都在和時間賽跑,如果你能超越時空,這一生就贏了。因此,修行人要把十年當成一年,把一年當成一個月來用。那麼要如何善用?一定要有計畫,要定出進度,然後逐步落實。如此一來,你修行一年,勝過別人修十年,這樣不成就也難,這就是加速精進。很多人把修行當休閒,用悠哉遊哉的態度來面對,這樣是不對的。以燒開水為例,如果火不夠大,水就燒不開,如果一直都是用小火、慢火來燒,不但燒不開,反而會把水燒乾。同樣的道理,如果修行人的精進力不夠,等於是徒費生命,所以精進力非常重要。- 悟覺妙天禪師修行其實就是和時間賽跑,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不要存著「我還年輕,不急著修行」的念頭,要知道人生無常,我們隨時都在和時間賽跑,如果你能超越時空,這一生就贏了。因此,修行人要把十年當成一年,把一年當成一個月來用。那麼要如何善用?一定要有計畫,要定出進度,然後逐步落實。如此一來,你修行一年,勝過別人修十年,這樣不成就也難,這就是加速精進。

很多人把修行當休閒,用悠哉遊哉的態度來面對,這樣是不對的。以燒開水為例,如果火不夠大,水就燒不開,如果一直都是用小火、慢火來燒,不但燒不開,反而會把水燒乾。同樣的道理,如果修行人的精進力不夠,等於是徒費生命,所以精進力非常重要。 - 悟覺妙天禪師

原文網址:臺大禪學社 iZen

看透世間的智慧

所謂看透世間的一切,不是消極的,不是悲傷的,而是一種圓空,一種智慧。這需要慢慢靠自己開悟的力量,得到修行的智慧以後,才會更清楚,更瞭解人生。~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所謂看透世間的一切,不是消極的,不是悲傷的,而是一種圓空,一種智慧。這需要慢慢靠自己開悟的力量,得到修行的智慧以後,才會更清楚,更瞭解人生。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真修行

一個修行人,若只為了自己的成就而修,就不是菩薩行。一個人的成就,是為了大眾而成就,這才是真修行。~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一個修行人,
若只為了自己的成就而修,
就不是菩薩行。
一個人的成就,
是為了大眾而成就,
這才是真修行。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佛陀正法,願您相信

佛陀正法在禪宗,在台灣紮根。佛緣到了,在世界末日過後重生的時代給自己特別的歷程,你會訝異原來擁有心燈,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傳奇。
你相信世界上有鬼,漆黑的夜裡一個人總是會害怕,不相信因果還有輪迴,可見我們對死後的生命了解很破碎。

你相信有好運,相信命理還有星座,天天翻閱著雜誌告訴你要穿什麼顏色出門才會遇見對的他,相信你的他星座和你多速配
但如果有人對你說起禪把你的心清靜下來會有變的幸運,你只半信半疑。

你考試前會去求籤上香,戀愛前會去算塔羅牌,想要問清自己的命運,卻好像什麼都沒有看懂過,若有人跟你說禪定把心安下讓你看清世事,你覺得努力工作比較重要。

你相信百年來興起的心理學行銷學成功學奉為圭臬,卻對千百年傳承智慧文化的佛法嗤之以鼻以為古板迷信。

你相信愛情的緣分註定要相遇,卻不相信佛陀說起的因緣故事,總認為那只是傳說。

你很矛盾迷惘,對於生死理解的破碎,所以我們對於人生患得患失。
我們不知道身後要往哪去,所以害怕死亡。
但其實你忘記,千年來佛陀就已經告訴你,你有佛性,你可以去哪裡。
你只是還不知道怎麼點亮那一盞蒙塵的心燈

佛陀正法在禪宗,在台灣紮根。
佛緣到了,在世界末日過後重生的時代給自己特別的歷程,你會訝異原來擁有心燈,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傳奇。

認識印心佛法:http://www.zen.org.tw/web/buddha.php

原文網址:台中市禪修會館(Facebook)

臺大禪學社 iZen:悟覺妙天禪師開示:持戒

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脫色身的業,以及一切慾望需求,也就是要解脫 色聲香味觸法。因為解脫就是清淨,不解脫就是污染,就是根塵、障礙,也是輪迴之因、煩惱之因。所以真正的持戒,是讓身心都得到清淨,就和自性一樣,這就是清淨戒。
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脫色身的業,以及一切慾望需求,也就是要解脫 色聲香味觸法。因為解脫就是清淨,不解脫就是污染,就是根塵、障礙,也是輪迴之因、煩惱之因。所以真正的持戒,是讓身心都得到清淨,就和自性一樣,這就是清淨戒。摘自佛祖心印 p.91

摘自佛祖心印 p.91
圖片轉載自網路

原文網址:臺大禪學社 iZen

臺大禪學社 iZen:慈悲法喜以破瞋

「寬恕」能夠帶來生命的更新,這個奇妙的事實使得科學家們更持續不斷探索,希望以更多證據來說明寬恕對人類這個生命體的意義,美國心理學者恩萊和他的研究小組經過長時期的研究,提出寬恕的發展階段論使得「寬恕」有了具體的科學依據。從最低層的「以牙還牙」到最高層「無條件的愛」,可以從不同的認知層次來認識寬恕。寬恕對情緒和健康更是有重要的影響。美國史丹佛大學主持的「史丹佛寬恕計畫」,發現七成的參與者在學習寬恕之後減少了受傷害的感覺,兩成三的人減少了壓力所帶來的疼痛、腸胃與頭昏症狀,還有一成三的人緩和了憤怒的情緒。 「寬恕」能夠帶來生命的更新,這個奇妙的事實使得科學家們更持續不斷探索,希望以更多證據來說明寬恕對人類這個生命體的意義,美國心理學者恩萊和他的研究小組經過長時期的研究,提出寬恕的發展階段論使得「寬恕」有了具體的科學依據。從最低層的「以牙還牙」到最高層「無條件的愛」,可以從不同的認知層次來認識寬恕。寬恕對情緒和健康更是有重要的影響。

美國史丹佛大學主持的「史丹佛寬恕計畫」,發現七成的參與者在學習寬恕之後減少了受傷害的感覺,兩成三的人減少了壓力所帶來的疼痛、腸胃與頭昏症狀,還有一成三的人緩和了憤怒的情緒。
內容出自民視新聞 – 2013年1月4日

*****************************************
若我們心還慈悲,得饒人處且饒人 別人好自己更好

原文網址:臺大禪學社 iZen

【借閱資訊】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也能借到禪天下書籍


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也能借到禪天下書籍囉~


號外號外!!
台中假日好去處的美麗圖書館
現在也可以借閱到禪天下的相關書籍囉
在館藏搜尋「禪天下」,就可以找到許多禪天下精采優質的身心靈書籍。
歡迎各位民眾可以參觀圖書館之餘,可以將禪的福音一起借回家中喔。

另外公共資訊圖書館也可以網路辦證,您也可以將借書證跟優游卡一起合體使用喔。
便利又親民,歡迎大家告訴大家。

[公共資訊圖書館]
地址:台中南區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網址:http://www.ntl.gov.tw/

原文網址:台中市禪修會館(Facebook)

【好文閱讀】感恩心

修行人要有感恩之心, 尤其是在享受福報的時候,
更要感恩所有眾生的賜予:
我們感恩父母、師長、國家、社會的栽培,
感恩親友照顧,甚至感恩很多不認識的人,
由於他們的犧牲與奉獻,我們才得享其果。

如果能有這種廣大的愛心,
就能在自己最清淨的時候,
相應我們內在的靈性本尊。

~悟覺妙天禪師,《佛祖心印》

修行人要有感恩之心,尤其是在享受福報的時候,更要感恩所有眾生的賜予:我們感恩父母、師長、國家、社會的栽培,感恩親友照顧,甚至感恩很多不認識的人,由於他們的犧牲與奉獻,我們才得享其果。如果能有這種廣大的愛心,就能在自己最清淨的時候,相應我們內在的靈性本尊。~悟覺妙天禪師,《佛祖心印》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好文閱讀】戰勝明天的自己

在修行的路途當中,就像爬山一樣,一坡一坡的,也許爬一段路以後,覺得累了,會停下腳步,然後再往上爬;因為修行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為了爬更高的山。

在修行的路途當中,就像爬山一樣,一坡一坡的,也許爬一段路以後,覺得累了,會停下腳步,然後再往上爬;因為修行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為了爬更高的山。可是也許休息以後,會因此而鬆懈,就「退」了下來,有時候「退」還好,「轉」了就糟糕;修行如果有這樣的心態,應該趕緊自我調整,再追上來。如果感到修行有疲憊感時,要能夠自我挑戰,要能夠戰勝明天的自己;除了戰勝今天的自己以外,還要戰勝明天的自己,那才是最大的敵人,是成就的最大障礙。可是也許休息以後,會因此而鬆懈,就「退」了下來,有時候「退」還好,「轉」了就糟糕;修行如果有這樣的心態,應該趕緊自我調整,再追上來。

如果感到修行有疲憊感時,要能夠自我挑戰,要能夠戰勝明天的自己;除了戰勝今天的自己以外,還要戰勝明天的自己,那才是最大的敵人,是成就的最大障礙。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最珍貴的禮物

禪修後,我找到自己的自性和上師。
自性就像心中的孩子~純真,至善,無善無惡的遊戲人間。
上師就像心中的長者~隨緣不變,明心見性,見佛性而成佛。

禪修後,我找到自己的自性和上師。自性就像心中的孩子~純真,至善,無善無惡的遊戲人間。上師就像心中的長者~隨緣不變,明心見性,見佛性而成佛。所以,當我失去方向,當我忌妒,當我開始比較,當我得意忘形,當我一蹶不振,當我迷惘,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靜下心來,透過呼吸的調整,心念的專注,進而在禪定中去靠近自性和上師,一切就會慢慢歸零,透過順境感恩,逆境懺悔,讓心回復到平常,我可以感受到內在無欲無求的力量,,就像一杯水靜置後看清楚原貌,因了解而放下自傲和自卑。我想,這是禪修後最珍貴的禮物。 所以,當我失去方向,當我忌妒,當我開始比較,當我得意忘形,當我一蹶不振,當我迷惘,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靜下心來,透過呼吸的調整,心念的專注,進而在禪定中去靠近自性和上師,一切就會慢慢歸零,透過順境感恩,逆境懺悔,讓心回復到平常,我可以感受到內在無欲無求的力量,,就像一杯水靜置後看清楚原貌,因了解而放下自傲和自卑。

我想,這是禪修後最珍貴的禮物。

原文網址:感恩欣怡師姐的分享

以喜樂心迎接期末考

節錄自 悟覺妙天禪師『以喜樂心迎接期末考』演講文

其實考試是一種挑戰,譬如人在人生的旅途當中,也隨時隨地都在跟環境、跟人際關係跟事物挑戰,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有這股勇氣,向惡劣的環境挑戰;學生也要有勇氣向局勢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有超越的精神。

禪本身就是和諧

禪本身就是和諧,在人間就是和平,在人心就是一種平常心,平常心就是心常平。
能夠保持這種心態,這個時候你的觀察力是最強的,當你心很平靜的時候,你研究學問、看書、考試,你看過後就曉得其中的意義,很自然就會得到解答。

禪本身就是和諧,在人間就是和平,在人心就是一種平常心,平常心就是心常平。能夠保持這種心態,這個時候你的觀察力是最強的,當你心很平靜的時候,你研究學問、看書、考試,你看過後就曉得其中的意義,很自然就會得到解答。你考試要考得好,就要養成這種心平氣和的心,心情要很平。你的頭腦要保持很清醒。當你在看書的時候,如果你腦子昏昏沉沉的,那就乾脆不要看書,先去睡個大覺,起來洗個澡後再看,否則再怎麼看都沒有用,人的腦子疲勞的時候,什麼都裝不進去,所以修行要保持平穩,要心平氣和。平常能夠心平氣和,就表示你這個人心裡沒有什麼煩惱,心裡沒有障礙,就覺得很自在。很自在以後,就充滿了歡喜心、喜樂心,充滿了喜樂心,看書一看就懂,考試時也就可以考得很好。 反過來說,你心理越緊張,生理起了很大的變化,層層的阻礙,腦子充滿了緊張,那有空間去裝你所看的那些文章或是那些理論,根本就裝不進去,考試也就考不好,說不定還要重考,重修學分,所以你要從平常養成心平氣和。你的記憶能力,可以靠你的思考力,你的分析、判斷力,你會瞭解它所說的是說什麼,你會瞭解它的意義,而且都不會忘記。你考試要考得好,就要養成這種心平氣和的心,心情要很平。你的頭腦要保持很清醒。當你在看書的時候,如果你腦子昏昏沉沉的,那就乾脆不要看書,先去睡個大覺,起來洗個澡後再看,否則再怎麼看都沒有用,人的腦子疲勞的時候,什麼都裝不進去,所以修行要保持平穩,要心平氣和。

平常能夠心平氣和,就表示你這個人心裡沒有什麼煩惱,心裡沒有障礙,就覺得很自在。很自在以後,就充滿了歡喜心、喜樂心,充滿了喜樂心,看書一看就懂,考試時也就可以考得很好。

反過來說,你心理越緊張,生理起了很大的變化,層層的阻礙,腦子充滿了緊張,那有空間去裝你所看的那些文章或是那些理論,根本就裝不進去,考試也就考不好,說不定還要重考,重修學分,所以你要從平常養成心平氣和。你的記憶能力,可以靠你的思考力,你的分析、判斷力,你會瞭解它所說的是說什麼,你會瞭解它的意義,而且都不會忘記。


越忙碌越緊張時越要定

每個人從早上到晚上,所接觸的事情太多;很複雜。你在這種很複雜的社會裡面,所接觸的事情很多,功課又這麼多,還有很多私人的事情、家裡的事情,你還要關心到社會、國家很多問題,如果沒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你的心會很亂,這樣幾年下來,你就會變成年輕的小老頭,很沒有精神。

所以大家要記住:在最忙碌的時候,也要養成一個清醒的頭腦。事情愈忙,你心裡愈要定,任何事情發生,越緊張的時候,你越要定。這個定力不是說你想定就定,這要從禪定當中開始訓練,慢慢養成習慣,從有相的進到無相的,從有為的進到無為的,很自然的建立起來。

所有的高樓大廈都不是一天蓋起來的而是慢慢的蓋起來。所以,要從基礎開始,年輕人都好高騖遠,有很多的妄想,好高騖遠本身沒有錯,但他所犯的毛病就是不切實際,只是一種理想。我們對人生都有一種理想,我們從這個理想來奮鬥、來努力,來達到我們的理想,這是好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盲目的生活、盲目的工作,這樣過了一生,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志、願望,這些理想也從平常就要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奮鬥。人生本來就要面對很多的挑戰,你能夠超越,你就增加一股力量,增加一份歷練,增加一線的生機,慢慢的不斷的歷練,不斷的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夠達到我們的理想,達到我們人生最究竟的目標。

認識印心佛法:http://www.zen.org.tw/web/buddha.php

原文網址:台中市禪修會館

美國著名《時代》雜誌封面故事報導

美國著名《時代》雜誌封面故事報導,美國各地的學校、醫院、律師事務所、政府機構、公司行號和監獄開靜坐班的越來越多,簡直到了「很難躲避靜坐」的地步。

八月四日這一期的時代指出,機場裏面祈禱教堂、網路亭旁邊,會有「標誌清楚」的靜坐室。西點軍校開設了靜坐的課程,哈佛法學季刊2002年春季號曾經討論靜坐,湖人隊教練傑克遜(Phil Jackson)在換衣間理和隊員們討論的話題也不離靜坐。

報導說,愛荷華州美田市 (Fairfield)馬哈瑞喜大學 ( Maharishi U.)大中小學系統,科羅拉多州落磯山裏面的香巴拉

(Shambala)中心,和紐約州卡茨吉爾區(Catskills)的旅社,到處可見靜坐或閉關訓練 。

而參與靜坐的名人也越來越多,包括高迪霍恩(Goldie Hawn)、香耐兒吐溫(Shania Twain)、希哲葛藍姆(Heather Graham)、李查吉爾(Richard Gere)和高爾(AlGore)--如果你還把這位差點當上美國總統的前副總統算做名人的話。

美國人對靜坐產生興趣,有醫學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它說,越來越多醫師推薦靜坐,當作防止、延緩或至少能夠控制長期性疾病如心臟病、愛滋病、癌症和不孕症等等病痛的方法。憂鬱症、過動兒症(hyperactivity)和注意力短缺症(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ADD))等心理疾病也可運用靜坐平衡過來。

醫師們融合東方神秘主義和西方科學,並不是為了迎合時尚,認為這玩意兒很「酷」,而是因為科學研究開始顯示靜坐確實有效,特別是針對壓力引起的症狀。

報導引述「毀滅性的情緒」(DestructiveEmotions)一書的作者柯爾曼(Daniel Coleman)說,過去三十年來,有關靜坐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靜坐作為抗壓或降壓的解方十分有效,新的研究更令人振奮:靜坐可以訓練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腦部結構。「毀滅性的情緒」記錄達賴喇嘛和腦神經學家之間的對話。

最精密的顯像技術,說明了靜坐的確可以「重新調整」腦部,例如,可以改變讓血液升溫的「交通堵塞點」,疏通腦部的血液迴圈。再說,和動手術比起來,坐在墊子上便宜多了,報導指出。

美國人向來有簡化高深學問的本領,靜坐被他們「去除神秘性」,並且「街頭化」之後,濃縮為佛教哲學裏面的一點:每天安靜做十分鐘到四十分鐘,專注於呼吸或一個字或一個形象,你就可以訓練自己,把精神集中於當下這一刻,忘卻過去與未來,完全接受超現實,從而超越它。

打坐進入「深境」,不但身體會產生微妙變化,腦部亦然。創立「身心醫學中心」的哈佛醫學教授本森(Herbert Benson)在一九六七年就測出,人在靜坐的時候,消耗的氧氣比平時少17%,每分鐘心跳數目減少3次,theta腦波會增加。Theta腦波在四到八赫之間,是入睡前出現的腦波。靜坐者不會真正睡著,卻能保持警覺。

本森後來出了一本暢銷書,叫做「放鬆療法」(The Relaxation Response),該書說,靜坐者會回避「對抗或逃避」的反應模式,此一模式是由緊張所導致,靜坐者能夠達到更沉靜、更快樂的境界。他說,他只是把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使用的降壓技巧,從現代生物學的觀點提出解釋。此一學說,經過幾位教授的確證,包括威斯康新大學的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大衛森說,經過靜坐訓練,腦部反應從「對抗或逃避」轉為「接受現實」,反而更能增進一個人的滿足感。

研究顯示,靜坐不但能夠降低血壓,還能強化免疫系統,百分之六十美國人看醫師都是因為「壓力引起」的症狀,這種研究實不足奇,靜坐有時候還能夠取代「威而剛」的效用,也不足奇。

靜坐的「實用」性既然受到科學的佐證,加上名人如希拉蕊柯林頓等的推波助瀾(高爾夫婦就是受她影響變為「信徒」),難怪時代說一千萬美國成年人「經常」打坐--比十年前多了一倍,打坐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風尚。

西醫看靜坐
當靜坐達到入靜狀態時,不僅能主觀上感受到那些極其舒適的心理效應,身體上也會出現許多客觀的變化,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這些客觀變化表現在全身各個系統。對這方面的研究,是從50年代開始的。大量研究已證實了入靜的生理效應,這裏作一簡介:

一、神經系統:當練功人進到入靜狀態時,腦電圖發生顯著變化,與睡眠安靜狀態完全不同;大腦皮層主動性抑制增強與擴散,進一步可使感知覺發生改變;調節內臟活動的植物神經系統發生改變,表現為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受其支配的內臟功能發生改變,例如淚腺分泌增多,口腔稀薄唾液增多等。

二、循環系統:在入靜狀態下,可以見到心率減慢,血壓多降低,周身微循環改善;心臟收縮時間間期發生有益的變化,心電圖T波幅度增高。實驗證明,靜坐入靜對腦血流量有雙向調節作用,即腦血流不足之增加,偏高之降低,恢復到正常範圍。對入靜狀態下意守不同部位的多導血流同步定量觀察(包括每搏輸出量、腦血流量、上肢和下肢血流量),發現通過意守可直接影響血液迴圈,完成血流量的再分配。

三、呼吸系統:入靜狀態下,呼吸逐漸變得柔和、細緩、均勻、深長,呼吸頻率變慢;肺活量增大,使氧氣的更新率提高,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氣體交換率增加。

四、消化系統:入靜後,胃腸活動增強,胃電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增強,腸鳴作響,排氣增多;膽汁分泌活動增強。

五、內分泌系統:入靜狀態下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可使血漿核苷酸水準發生變化,CAMP/CGMP比值趨向正常,為靜坐的“平秘陰陽”作用提供了依據;可糾正性激素的異常,為靜坐“培精練氣”、“培本補腎”作用提供了佐證。

六、免疫系統:入靜後嗜酸性白細胞增加,白細胞吞嗜功能增高,唾液中的SIGA和溶菌酶明顯增高,機體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能力增強,說明靜坐鍛煉可提高人體的抗病免疫能力。

此外還發現,入靜狀態中人體的基礎代謝率降低,氧耗量減少等。

總之,在入靜狀態下,各系統的指標都相應地出現了有益的改變。鍛煉從開始到入靜的過程中,首先是從心理調整啟動變化的,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神經系統功能向著同步協調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通過神經及神經內分泌途徑作用於全身,引起全身各系統功能活動向著健康協調的方向發展。

這是一個從心理到生理,從精神到形體,從局部到全身的變化過程。

原文網址: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13386275359850&set=a.278230125542134.71111.100000654450548&type=1&theater

修行真開悟~禪修心得

一月二日,是我入門的日子也是靈性六歲的生日昨天。才去參加元旦禪修見證發表會,感觸很深,心裡開始懺悔著這六年仍無明的自己。那剎那,才明白原來自己仍被各種無形的「罣礙」所執著,一直還沒真正釋懷放下,煩惱也因而不時跟隨出沒在心裡。其實很多 師父早已開示得如此明白,只是自己沒真正落實做到清淨戒,以致修行路上起起伏伏,多的是在磨鍊考驗的是自己修行的心性和真正想解脫的願心。回家想起了 師父曾經開示了這一段話:世尊利用六年的時間,不但度進體內的所有眾生,內心也完全淨化,不再有煩惱地獄。因此,我們修行,也要跟世尊一樣,讓體內的眾生全部都度化,心理上也要沒有煩惱,能夠完全自由而充滿法喜,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感恩我靈性的父親 悟覺妙天禪師的帶領照顧,感恩接引我的好朋友,更感謝所有共修的師兄師姐們的包容照顧,我才能持續走到今天,有稍稍的力量付出一己之力為佛所用。期許爾後的自己,能再超越精進,帶著佛賜予的智慧,繼續幫助更多的有緣人,希望人人皆能因印心佛法而靈性解脫,找回清淨自在完美的自己。在此願將修行所有功德,無所求全部迴向天地眾生,願地球早日成為佛國淨土,人間天堂。濱連合十 感恩
一月二日,是我入門的日子也是靈性六歲的生日

昨天才去參加元旦禪修見證發表會,感觸很深,心裡開始懺悔著這六年仍無明的自己。那剎那,才明白原來自己仍被各種無形的「罣礙」所執著,一直還沒真正釋懷放下,煩惱也因而不時跟隨出沒在心裡。其實很多 師父早已開示得如此明白,只是自己沒真正落實做到清淨戒,以致修行路上起起伏伏,多的是在磨鍊考驗的是自己修行的心性和真正想解脫的願心。

回家想起了 師父曾經開示了這一段話
世尊利用六年的時間,不但度進體內的所有眾生,內心也完全淨化,不再有煩惱地獄。因此,我們修行,也要跟世尊一樣,讓體內的眾生全部都度化,心理上也要沒有煩惱,能夠完全自由而充滿法喜,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

感恩我靈性的父親 悟覺妙天禪師的帶領照顧,感恩接引我的好朋友,更感謝所有共修的師兄師姐們的包容照顧,我才能持續走到今天,有稍稍的力量付出一己之力為佛所用。期許爾後的自己,能再超越精進,帶著佛賜予的智慧,繼續幫助更多的有緣人,希望人人皆能因印心佛法而靈性解脫,找回清淨自在完美的自己。

在此願將修行所有功德,無所求全部迴向天地眾生,願地球早日成為佛國淨土,人間天堂。

濱連合十 感恩

原文網址:感恩楊濱連師姐的分享

【好文閱讀】宗師的祝福

宗師的祝福這一年來,不管是得還是失,得失之間就讓它平淡的過去,因為人生的旅程本來就沒有得失,每個人都像在地球的舞台上演戲,穿上戲服就要演的出色;等劇終人散,脫下戲服時,不管演甚麼已經不重要了,都是一樣平凡。在新的一年,我們更要堅定信心,不被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賊所蒙蔽,隨時要開啟禪的智慧門,以妙觀察智來尋求心裡的平衡點,等找到平衡之後,就會恍然大悟,自己的我執太深、法執太重,這平衡點就是「禪」。我們更要學會付出的智慧,因為施比受更有福;我們也要學會原諒別人的缺失,多圓融別人,給別人留點餘地,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就是美德,也是「禪」。此外,還要開拓自己無量無邊的心,才是大成就者心的證量,就是智慧禪。讓我們一起祈禱,尚未入門的親朋好友,及不認識的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能有機會與我們共修。我們更要祈禱國家更安定,社會更祥和,地球一切生命能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後祝福全體同修及全體人類生活美滿幸福,心靈得到歸宿。~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1992年元旦
這一年來,不管是得還是失,得失之間就讓它平淡的過去,因為人生的旅程本來就沒有得失,每個人都像在地球的舞台上演戲,穿上戲服就要演的出色;等劇終人散,脫下戲服時,不管演甚麼已經不重要了,都是一樣平凡。

在新的一年,我們更要堅定信心,不被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賊所蒙蔽,隨時要開啟禪的智慧門,以妙觀察智來尋求心裡的平衡點,等找到平衡之後,就會恍然大悟,自己的我執太深、法執太重,這平衡點就是「禪」。

我們更要學會付出的智慧,因為施比受更有福;我們也要學會原諒別人的缺失,多圓融別人,給別人留點餘地,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就是美德,也是「禪」。此外,還要開拓自己無量無邊的心,才是大成就者心的證量,就是智慧禪。

讓我們一起祈禱,尚未入門的親朋好友,及不認識的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能有機會與我們共修。我們更要祈禱國家更安定,社會更祥和,地球一切生命能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後祝福全體同修及全體人類生活美滿幸福,心靈得到歸宿。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1992年元旦


原文網址:禪天下‧ZenCosmos Club

新春祈福 燃燈供佛

文/高毓霠

每逢新年開春,有許多民眾都會到個寺廟點光明燈,以祈求一年順遂。為什麼要點光明燈呢?按照佛教的說法,在新的一年裡燃燈供佛,即有照耀前途之祥意。祈求佛菩薩加持,在新的一年平安順利,並有個光明的開始。並期勉自己,在新的一年,賜予自己更多的智慧、力量、勇氣,事事圓滿,人人圓滿,一切圓滿!
每逢新年開春,有許多民眾都會到個寺廟點光明燈,以祈求一年順遂。為什麼要點光明燈呢?按照佛教的說法,在新的一年裡燃燈供佛,即有照耀前途之祥意。祈求佛菩薩加持,在新的一年平安順利,並有個光明的開始。並期勉自己,在新的一年,賜予自己更多的智慧、力量、勇氣,事事圓滿,人人圓滿,一切圓滿!

燃燈供佛  功德不可思議

《佛說施燈功德經》記載,於塔廟諸佛像前設供養,奉施燈明,乃至以少燈炷,或酥油塗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道之一階。佛告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了知,唯佛如來乃能知也!

佛教經典中有文獻中提到「點燈」,見於《賢愚因緣經》貧女難陀品記載,佛陀時代,印度舍衛國有一位貧窮孤苦以乞討維生的貧女,名叫難陀。她見朱貴族,如國王、臣民,都能供養佛,心中慚愧,了知宿業太重,才會生處貧賤。今值佛陀住世,無種福田,供養佛國之力量,更深感傷心咎悔,於是她便努力行乞,想以此供養佛陀。

後來難陀將行乞到的一件舊衣換得一文錢,將一文錢買了一盞油燈,歡喜虔誠地供養佛陀,並發願:「吾今貧窮,用此小燈,供養於佛,以此功德,令我來生,得智慧,燈滅除一切眾生垢暗!」發誓願已,禮佛而去。

此燈甚奇,夜間諸燈盡滅,唯獨難陀女所供養的燈依舊光明熾耀,膏柱未損,如新燃之燈。翌日黎明,目連尊者心念:「白日燃燈,無益時用,欲取滅之,暮規還燃。」即時舉手,扇滅此燈,可這小燈,無有虧滅,後來又試了幾次,結果依舊,依然光照大千。佛陀隨即告訴目連尊者:「此燈者非汝能滅,此是發廣大心願之人所施之物!」幾日後,佛陀為難陀女授記,來世百阿僧祇劫之中,當得作佛,名號燈光如來。

燃起明燈  照亮心燈

《華嚴經》中,佛云:「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提心燈亦復如此,一入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在佛教中,「燈」是光明與智慧的表徵,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以去除愚癡,亦為十種供養之一。《大集經》中曾有云:「因為有許多眾生心行無明愚痴,佛見了,乃教他們同修智慧,令人人點燃智慧之燈。」。《菩薩藏經》中也說:「百千燈明,懺除悔罪」以燈供佛,藉著佛的智慧之燈所放出的光明,隱含著以燈破暗、象徵以智慧除惑的深義。

財團法人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表示,「燈代表的是光明,燈的光明,照亮黑暗。黑暗代表業力籠罩下,光明不再,災難病痛隨時入侵,厄運霉運紛至沓來。人之所以諸事不順、災難頻仍、疾厄繁多,皆是內在靈性之光被業力黑雲覆蓋。但礙於業力,並非肉眼所能見,故眾生不曉得修行正法,找回光明的本性,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見大事。」

覺妙宗明強調,佛之所以降生人間,說法、傳法來度有緣眾生,就是為了此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教化眾生要向內找回內在的光明智慧。點燈只是方便法門,重點不在於點有相的燈,真正的意義是要點亮內在的心燈,燃起心靈的智慧光。

當內在有了光,人的運氣就開了,人也就會跟著快樂起來,諸事就比較順利、身體的災厄也就減少了。故點燈是祈求佛力加被,點亮心燈,讓心靈重現光明,遠離黑暗災厄。

他進一步說明:「這是在心靈的法界,不是在外在現象界,因為這是在無相的內心世界的作用,大家需要明白,宇宙中除了感官到得了的世界之外,還有無量無邊的世界世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到不了的。」《易經》上曾提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也就是說了無形無相而感官到不了的法界,稱之為「道」;有形有相,感官到的了的世界,稱之為「器」(物質世界)。

點燈祈福是屬於心靈無相法界,心誠則靈。所謂「心誠」就是一心相信佛的加持力,佛的慈悲功德力,佛就會展現其不可思議的力量,灌注無相佛光入你心中,點亮你的內心世界。

證道明師開光  佛菩薩法身住位

人間需要「金錢」,靈性需要「光明」,所以智者修行不忘賺錢,賺錢不忘修行。因為人的兩個身,肉身與靈身,一個在現象界,一個在無相界。前者的資糧是鈔票,後者的資糧是「靈光」,人若懂得運用人間有限的資糧,轉變成靈性無限的資糧,例如,點燈、護持正法與道場,供養佛師,修行正法等,都是有智慧的行為。

一般人點燈,多為祈求平安福報、消災解厄等等。但是,該如何知道你所點的燈,真的有其不可思議的功德?
   
覺妙宗明指出,若您所點的燈是一位證道明師所開光的燈,則皆有佛菩薩的法身住位,能庇佑有緣的供燈大?,點亮供燈大?的心燈,照亮前途。

例如您到新竹關西藥師佛禪寺點藥師燈、或慈航觀音禪寺點光明燈、亦或至南投埔里大梵寺四面佛點福祿壽禧燈,因為這些禪寺的都,都代表實相無相的福報之光、智慧之光、圓滿之光,具有佛的證量加持,點亮光明智慧,開運解厄,闔家平安喜樂。

今年適逢民國一○一年度,意義非凡,他最後表示,其實最好的燈,是自己努力禪修,自己明心見性,自己點亮自己靈性的光明。若你一時作不到,那就運用自己的慧眼,選擇具有修行證量師父所開光過的燈,親自祈願、燃燈供佛,以得佛光加被,諸事順遂、平安幸福。

原文網址: 新春祈福 燃燈供佛 | 禪天下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6-64-10651&page=1#ixzz2GnXaoj3i

世界弘法的願力

文/陳又嘉(Maggie)
  貿易公司上海分公司經理

由衷感恩悟覺妙天師父,
讓我透過禪宗印心佛法的修行,
得到身心靈的清淨與提升。
我發願將印心佛法弘揚全世界,
也相信這個願景一定能夠達成。 由衷感恩悟覺妙天師父,
讓我透過禪宗印心佛法的修行,
得到身心靈的清淨與提升。
我發願將印心佛法弘揚全世界,
也相信這個願景一定能夠達成。

每個入門修行的人,背後都有不同的因緣,有些人是因為健康、家庭因素,或是感嘆人生無常…,而我則是聽到「禪宗是修心的法門」而入門。

入門容易 我執難除
我一直認為,傳統的吃齋、唸佛,只停留在表相的修行,並不是最直接、最究竟的靈性修行,總覺得還缺少些什麼;而「修心」,才是我最迫切想要瞭解的。因為我覺得,唯有從內在的心念轉變,人生才會有所改變;否則,只不過是在原來的框架裡,繼續兜圈子罷了。

但我也知道,心要有所改變,談何容易?所以當我聽到有人說,「禪宗的修行方法,可以提升內在的靈性,不用吃齋、唸佛,更不需要出家」,就心想,天底下有這麼方便、完美的修行法門,我豈能錯過?

於是在二○○三年五月,我加入了禪宗印心法門的修行。當時湊巧遇上悟覺妙天師父親授「金剛經真修實證」和「印心禪法」課程,我便抱著姑且參加的嘗試心情報名上課。而且因為才剛入門,對於一切都還十分陌生,所以每次只要一下課,我就急忙離開,從沒想過要發心擔任服務義工;我知道自己的心門還沒有打開,還不懂得利益眾生。

以前的我,總是習慣用意識判斷一切,即使聽到同修分享的禪修見證與心得,也是半信半疑:「這是真的嗎?」甚至覺得,自己已經這麼虔誠,為什麼佛菩薩不好好保佑我,命運好像也沒有變得更好…。

不過我又想,不是有句話說:「心誠則靈」嗎?如果我不相信,怎麼會靈驗呢?就是因為沒有全然相信,心也沒有改變,所以沒有任何感應。而沒有感應,就沒有反應;沒有反應,就不會相應;更別說會接到佛菩薩的力量與祝福。

所以,那些所謂「修行會讓自己如脫胎換骨般的蛻變」,從來沒在我身上發生。

海外因緣 開啟道心
二○○五年五月,我被公司派到中國工作。當時的我,初到異地,不但在生活上,必須接受全新的挑戰;在修行上,更需重新適應海外的陌生環境,的確十分辛苦。直到二○○九年六月,我開始發心經營上海禪修班,接引有緣人入門禪修後,才慢慢瞭解,什麼是真正的修行。

對我來說,從來沒有任何經營道場的經驗,一切都在懵懂中摸索,非常辛苦。但是,十分感恩諸佛菩薩,在冥冥中安排許多貴人(我們稱之為護法),幫助我排除許多障礙,才能讓我專心護持道場、照顧同修。此時,我終於感受到佛菩薩的護佑。漸漸的,我才明白,其實佛菩薩是非常慈悲的,對待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我們之所以會感受不到,全因個人因素,並不是佛菩薩不護佑我們。

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如果內心的執著太重,不懂得自我反省,就算佛菩薩要伸手救度我們,都還心存懷疑,這樣的修行就偏差了。

經歷這次經營道場的歷練,我很清楚自己在修行方面,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也對修行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心中非常感恩。我知道,所有的磨練,都是為了修正自己的不圓滿;唯有改變累世習性,從心徹底轉化,才有機會讓自己更加完美。這些修行的寶貴智慧,可都是千金難買的呀!

印心佛法 弘揚世界
「佛心傳心、佛心印心」,是禪宗法門特有的修行方式,我在接引Mark Troxell(覺妙妙明)師兄入門的時候,得到了非常殊勝的驗證。

妙明師兄入門後不久,不僅被悟覺妙天師父賜予法號,而且是本門第一位接到大佛心印的弟子,還是個外國人呢!這是多麼殊勝的因緣呀!一個不懂中文的美國弟子,遇上一個不懂英文的台灣師父,擦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火花,證明妙天師父傳法是以心傳心,不需透過語言文字,只要心心相印,自然而得;所以妙明師兄直接就接到了師父的證量,真是神奇啊!

原來禪宗的修行,竟是如此殊勝!我們應該趕緊降伏無明的人心,回歸到清淨的本心,就像妙明師兄一樣,這才是最真實的修行。
( 擷取部份內文,詳細內容,請參閱“悅禪於心3”一書,歡迎點閱更多幫助身心靈成長的網站 http://www.zencosmos.com.tw/ )

原文網址:感恩美慧師姐的分享